我適時播種了豌豆

投稿者:User icon mini thought 投稿日:2017/05/11 19:08

義務行醫雖是行善積德的好事,但行醫必須有《行醫資格證》,否則,即使是“義務”的,也是非法的,違法的事不能幹。拍照片是我的業余愛好,並非專業,水平不高,幾次投稿沒有被采用,也就松勁了。寫文章是我的老本行,但過去寫的是新聞。現在退休了還去和年輕人“搶新聞”,顯然是“現世”,不合時宜。寫散文吧,寫寫過去經歷過的事,不知讀者是否感興趣,如果讀者不感興趣,寫之何用?想到這裏,寫作激情就燃燒不起來。

有壹天,我到離城三十裏的潁州西湖玩,意外發現湖邊上有壹片荒地,這塊荒地上野草齊腰,野雞在草叢中做窩,兔子在草窩裏下崽,無人耕種。我是泥人不改土性,看到這片荒地,頓時產生了興趣,我想:如果能把這塊荒地開墾出來,種種莊稼,釣釣魚,讀讀書,頤養天年,豈不快哉?

在壹位朋友的幫助下,我如願以償。於是我興致勃勃地投入墾荒種田之中。我請來當地的農機手用拖拉機深翻曬垡,又用旋耕機把土地整平,終於將“生茬子”變成了可以耕種的“熟土”。秋天,我適時播種了豌豆、蠶豆、荷蘭豆。壹開春,我就常去松土、拔草、施肥。種豆得豆,到了五月底,豌豆、蠶豆、荷蘭豆,豆豆豐收。地是自己開,豆是自己摘,沒有施化肥、農藥,純天然純生態的綠色食品,吃起來別有壹番滋味。吃不完的就送給左鄰右舍、親戚朋友,讓大家共享我的勞動成果。
幹農活畢竟是40年前的事了,如今年過花甲,重操舊業,開始確實力不從心,還沒幹上十多分鐘,就累得氣喘噓噓,上氣不接下氣。幹壹天,要歇上兩三天,可是半年下來,手掌有了繭,身上有了勁,再幹活時,竟不覺得累了。

退休前,我患有“三高癥”(高血糖、高血壓、高血脂),中西藥吃了不少,但“三高癥”仍居高不下,體重也大大超標。通過大半年翻土坷垃,比吃藥還靈,體重降下去5公斤,“將軍肚”癟了下去,血壓、血糖逐步降到了比較理想的標準。這是我墾荒種地的最大收獲。

這塊荒地成了我的樂園,我經常乘公交車到地裏鋤草、澆水,看著滿眼郁郁蔥蔥蓬勃生長的莊稼,心裏樂滋滋的。有時幹活幹累了,往地頭上壹坐,望壹望湖面上的漁船,聽聽附近林子中的鳥叫,聞聞野花的芬芳,再撩壹把清澈的湖水洗洗臉,那種感覺真爽。我對“返璞歸真”四個字有了真切的感受,我對陶淵明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”的詩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領悟,並讓我對土地產生了新的思索:土地真好:春種壹粒粟,秋收萬顆籽。只要對土地付出汗水和勞動,再荒蕪的土地,也能獲得收益。土地不僅能長出糧食,讓人吃飽,還能長出棉花,讓人穿暖。不僅能長出五彩繽紛的鮮花,還能長出酸甜苦辣的水果蔬菜;不僅能長出莽莽蒼蒼的森林,還能長出無邊無際的草原。多少遠離故土的遊子,回到故鄉,臨走時帶回的是壹包故土。解放戰爭時期,壹句“打土豪,分田地”的革命口號,就動員起千千萬萬的青年農民參軍參戰,推翻蔣家王朝。因為土地是農民的衣食來源,是農民的命根子。

每當我看到壹片片土地被圈起來,待價而沽,或被鋼筋水泥覆蓋;本來的肥田沃土,因受到汙染而寸草不生,而我就禁不住心疼,恨不得大聲吶喊:少蓋些高樓吧,多留點土地;別幹那些坑害子孫的缺德事了,給子孫留下吃飯的土地!

コメントする

コメントするには、ログインする必要があります。

コメント一覧

コメントはありません。